
S3EP33 工作炎上 🔥 那些失敗、無助的 UX 工作經驗 🥲 給 UX 人的支持團體
在工作上常常會有遇到挫折、失敗的時候,面對這些心態崩壞或自我質疑的時刻,如果處理不好可能會成為(一輩子)的痛🥲 這一集我們決定來辦個支持團體,將過去處理不好的失敗案例分享出來,試圖找到更好的解決方案,並獲得「啊,原來你也是!」的理解和安慰!
主題內容
UX/UI 設計的內容專注於使用者與介面的互動,確保產品體驗,包含易用性、實用性、可及性。設計師在團隊中扮演的角色是以使用者為中心創造產品價值,與產品經理與工程團隊密切合作,透過設計迭代推動產品開發流程。
在工作上常常會有遇到挫折、失敗的時候,面對這些心態崩壞或自我質疑的時刻,如果處理不好可能會成為(一輩子)的痛🥲 這一集我們決定來辦個支持團體,將過去處理不好的失敗案例分享出來,試圖找到更好的解決方案,並獲得「啊,原來你也是!」的理解和安慰!
腦袋中依稀好像在網路上看到某個 UX 好工具?遊牧將 UX 實務中最有用的資源與工具整理起來,這些不只是看起來有趣,而是我們真實有在用的資源和工具!
在台灣,過去我們比較熟悉的可能是通用設計、無障礙設計,考量身障者或其他弱勢族群的需求而做的設計;但近年在美國、矽谷的產品公司都開始關注「包容性設計」,討論不同種族、文化、或是性別認同的客群需求。這次邀請到在 Amazon AWS 擔任產品設計師的 Kevin 來與我們談談為何包容性設計很重要,能為產品與團隊帶來什麼樣的正面影響或價值呢?
這幾天回母校參加活動,遇到各科系的學弟妹對UX有興趣、但對未來很徬徨,不知道想走這條路該如何準備?業界需要什麼樣的人才?是否該念研究所?
覺得自己做的事情很雜,不知道 UX 的範圍是什麼?每次被別人問自己在做什麼不知道怎麼回答?這一個來自於 The Elements of User Experience 的架構描述了 UX 的組成要素。
第三季第一集從台灣在地服務出發,由設計師Yang cie帶我們認識以「讓餐廳變成一門好生意」為目標的 iCHEF 如何建構內部小型設計團隊,創造貼近使用者的組織文化,讓團隊內部人人都愛跟使用者聊天、瞭解需求,他們打造暖心產品背後的關鍵是什麼?身為設計師Yang cie是如何跟團隊一起成長協作的呢?原來個人特質和團隊文化是有機會高度整合在一起的!
2020年剛結束了,因為疫情的影響相信對大家而言都是不容易的一年。可能因為遠距工作而在心態建立、工作模式上有些調整,或者重新在工作與生活之間找到平衡。這集我們在 2020 年底錄音,一起討論各自對於過去一年的反思,包含工作型態的調整、嘗試新的知識管理工具、執行 Side Projects 的反省、嘗試 Mentorship 的多元模式等等,也分享各自對於 2021 年的學習目標和個人期許。有機會也想聽聽你的新年新希望,並且在這新的一年設計遊牧也會和大家一起成長,等我們第三季重新與大家見面囉!🥳
這集是第二季 Master Talks 最後一集,壓軸登場的是 IXDA Taiwan 的理事長李德俊(aka 紅豆),來與我們聊聊硬體科技業的 UX。紅豆曾在硬體業擔任互動設計師長達八年的時間,硬體科技業創造了台灣的經濟奇蹟,包含半導體和消費性電子零件等產品,而在這個產業中除了工業設計以外,互動設計也扮演了重要的設計角色,紅豆將與大家分享實際在硬體業進行創新設計的流程、所需的技術與設計能力、如何有效做跨部門溝通,讓我們有機會看看台灣科技的創新能量!
如何在巨型企業培養設計文化? Joshua 是前阿里巴巴設計大學的創始人,他參與到了公司電商事業飛速成長的過程,也因此也得以用比較巨觀的角度去進行設計文化的建立。包括從職稱與晉升管道的規劃,到公司各部門設計團隊的經驗與知識交流。 他認為中國社會的特殊性,為了適應當地的民族觀以及集體主義,設計師必須也要因地制宜修改設計作法;而因為華人設計教育的方式,也讓設計師對於商業格局的想像變的相對疲弱。 假如你也在思考去中國發展的話,這集也許也可以協助你做好心理和技能準備呢?
設計遊牧的主持人群 — Jasmine、新雅、念華 三人從三個非常不同的科系畢業,分別是圖書資訊、心理與工業設計,但我們都認為自己所唸的科系影響了 UX 的沿革,於是進一步討論這些領域跟 UX 的關係。